文章

如何做 PPT 报告:一点心得

自我批判一下,我是有点“好为人师”的,我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所学所得,尤其喜欢那种把复杂的事情讲得清楚明白的成就感,因此其实我挺喜欢给别人做报告分享的。但要论起我做 PPT 报告的水平,确实也经历了一个从菜鸟到熟练的过程,这篇博客我就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和心得,以后也许会持续更新。

下面我就按照“宗旨(原理)——技巧(方法)”的模式来介绍好了。

宗旨

  1. 让 PPT 为演讲服务,而不是相反

    新手做 PPT 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文字太多,这很有可能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他的演讲就会变成一场“纯读 PPT”的念经会,这会从两方面让演讲者陷入被动:第一,当报告者要说话时,他发现 PPT 上的陈述比自己说的更好更准确,他的嘴巴就哑了;第二,听众读的速度要比听的速度快很多,因此演讲者的进度就会落在听众的后面。当犯这个错误时,最糟的情况就是发现自己的报告进行不下去了,然后就开始说“同学们自己看 PPT 吧,我就不讲了”(我在本科已经见过好几个老师上课失败了),稍微好一点的、有点经验的菜鸟就会发现,与其尬到不讲,还是硬着头皮读 PPT 稍微好一点(起码不会出教学事故),所以最终变成一个无情的读稿机器。

    在犯过一次错误后,我很快就意识到,在 PPT 里贴大段文字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写要费精力、读还又尴尬,所以我现在的 PPT 基本上都全是图,只会点缀一些注释性文字,这样做起来既省时,讲起来效果还好。

  2. 让报告的内容根植于自己的认知体系

    有两种类型的报告:厚积薄发型、临阵磨枪型,无论哪种,你都必须能说出“我懂了”才能给别人做报告,两者只是量的区别。

    所谓的懂就是知道你自己是如何从简单的事物一步一步地提升认知,一直到达你报告中介绍的内容的。如果你对介绍的东西没有自己的理解的话,是不可能办好一场生动的报告的。

  3. 了解你的听众,基于他们的认知开展报告

    人只能在自己熟知事物之外的一小距离内去理解,演讲的目的是让你的听众听懂,因此你的报告需要基于听众已知的东西展开。就像图片展示的那样,听众的出发点可能和你各不相同,所以你需要先凝聚共识,然后设计从共识到所描述事物的认知路线。

    当然,任何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是有偏见的,理想情况下你的听众在你的带领下应该会建立和你一样偏见的认知 —— 这并没有什么不妥,但是要做好有人不同意的心理准备。但无论如何,如果听众真正听懂了你的认知视角,那么即使有不同意见,也顶多只是建设性的批判。

  4. 遵循认知规律,从感性到理性

    感性到理性是人的认知规律,然而有时那些已经学会的人介绍东西时却经常会倒过来,他们喜欢从根本原理出发,通过严格的逻辑描述一个基础牢固的体系 —— 然而这是违背认知规律的,难道谁从生下来时学数学就是直接从集合论开始学的吗?不是的,是从简单直接、可以体会的数数和加减乘除开始的。纵观人类数学发展的宏观历史也是一样。越是抽象的事物,往往越需要丰富的感性体会才能理解。

  5. 从客观到主观,只有客观也不好

    演讲的一大价值就是能听到演讲者的主观意见,报告的受众面越小,主观占比就可以越高。其实往往这些主观部分才是报告最有价值的部分,因为大部分情况下,出于利益关系,公共空间都是充斥着“过于中立”的信息,坏的东西说成“没那么好”,好的东西说成“还不错”,这样是不利于听众做出决策的。如果你过于中立,那么就会显得没有主见,甚至有可能变成“正确的废话”。

技巧

  1. 不要用任何模板,白底黑字就是最好的

    新手常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用商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模板,也许在商业场景下这是一个好做法,但在技术报告上,这往往是一种用来掩饰内容空虚的手段。真正硬核、有价值的内容不需要杂乱的图形元素来装饰,它们只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,因此没有任何背景,纯白底黑字的原始空白 PPT 就是最好用的模板 —— 当然,如果你的内容没那么充实,那最好还是掩饰一下。

    我也是在犯过这个错误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。本科的时候我的离散数学课老师在下半学期要求同学们自学互教、上台讲课,我当时选了一个 Powerpoint 里的黑板样式的模板,背景是黑色的,自以为很美观,结果到教室里展示后才发现对比度太低,大家根本看不清内容,被老师直接指出批评,从那之后我就非常注意不干这种画蛇添足的蠢事了。

  2. 让内容逐渐显露,而不要一次全部展示

    “出现”是 PPT 里最常用的动画,用它让你 PPT 中的元素随着你的演讲一个一个地逐渐显露,从而起到掌控听众注意力的效果,这同时可以避免听众看完 PPT 但不听你讲话的情况。

  3. 学会引导听众的注意力

    有很多方式可以提醒用户关注到画面上的某个位置:激光笔、添加一个红色箭头、让元素闪烁等等,最近我学到一个非常好用的:放大镜。

  4. PPT 之外的互动是锦上添花

    我是从 Jason Lowe-Power 的 gem5 教程 里学到的。在这个系列教程里,他在 PPT 里专门加了几页“Switch”,切换到 Bash 里直接演示 gem5 的使用,整场报告听下来后,我就基本上会用 gem5 了,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。

  5. 猜测听众的问题,并代他们提出

   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技巧,我之前的英语老师说过中国人都很“内秀” —— 不喜欢问问题,也许我们都怕问出的问题会被大家觉得很蠢。所以这对演讲者的要求就又高了,你需要猜测听众的问题,并代他们提出,告诉他们:你的问题不蠢,还很棒!

  6. 放轻松,一切不会太糟

    听众的心情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演讲者的状态,如果你一本正经、满脸严肃地开展你的演讲,那么大家也会头给你肃杀的目光,而如果你一开始就表现得轻松一些、随意一些,那么大家也会给你更多的宽容,你也就有更大的容错空间 —— 两者相比,你不会想装得一本正经,结果出糗后尴尬到收不了场的。

  7. 使用一点美术技巧

    在昨天的组会报告上,我使用了这样一张图来展示 WEB 开发编程语言的演进历史:

    这张图使用了“透视”的技巧来排列各个图标,我花了很多时间调整其中图标的位置和大小,以使之和它们在历史上的时间相对应,从而有起来像站在历史通道里向远处看的效果:

    像这样的技巧有很多,它们都可以在不经意间提升你 PPT 的质量,但是具体方式要看个人如何走心了。

  8. 排练!排练!排练!

    菜鸟之所以是菜鸟,除了容易犯错误外,还容易有“谜之自信”:不就是读个 PPT 吗,有什么难的。因此他们可能会故意轻视排练的重要性。不能否认,有些人确实有演讲的天分,不管有没有准备,只要上台,就能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,但更多的人都不能做到这点,尤其是在面向很多人演讲的时候,海量的目光往往会压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,如果你没有排练的话,那么也许就会结结巴巴了。

    排练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实测时间,并根据它调节你 PPT 的内容,每个人在每页 PPT 上能讲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,同样一节课的时间,有的人要四五十张 PPT 才能充实起来,而我见过最牛的老师整节课只翻了一页(真得能讲!),如果你不测一下,你就不知道到底要多少时间。

    如果你没有时间排练,那么就在演讲前现场快速在脑海中模拟一遍,在这种情况下,宁愿开场晚一点,也不要一开口就是“呃……呃……啊……啊……”。

如果你有什么经验也可以一起在评论区一起分享!
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